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 更高质量一体化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3-08-31 02:11:36

央广网合肥8月30日消息(记者徐鹏)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密携手、各展所长、协同发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进展成效更加凸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安徽借上长三角“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显著提升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位势。

70条具体举措明确“施工图”

近日,安徽印发《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区域协调、创新协同、产业协作、设施互联、开放共赢、生态共保、民生共享、机制创新等8个领域提出70条具体举措,助力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浩表示,《意见》是推动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总部署,也是“任务书”“施工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5年来,安徽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滁宁城铁首趟列车(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意见》提出,要构建全省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以“融圈进群”为方向,推动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联动发展,提升城市群辐射联动效应。持续推进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六安与上海对口合作,加快安徽长江城市带、省际毗邻地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全力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同时,要求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深化“两心同创”,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科创金融良性互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壮大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打造长三角“大粮仓”“大厨房”,提升区域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大花园”。

《意见》明确,共筑长三角高水平基础设施网络。坚持适度超前、协同推进,加快建设联结长三角、辐射全国、通达国际的大通道大枢纽,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深化区域能源水利合作,进一步放大安徽区位优势,服务和支撑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为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紧密,是构建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发展潜力稳步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崛起,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集群集聚发展态势。

在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贯通方面,近年来,安徽坚持产业互补、互惠互利原则,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贯通,共保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柯文斌介绍,围绕汽车“首位产业”和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等优势领域,安徽联动沪苏浙,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实现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科技创新更加紧密融合、资源利用更趋集约高效。

广德“-竹乡画廊”吸引着长三角地区游客纷沓而至(央广网发 程力 摄)

在今年学习借鉴浙江省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验,提请省政府出台“以数字化引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基础上,安徽再向沪苏浙学习转化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具体政策举措,并面向沪苏浙引进一批优质服务商资源,更好赋能全省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完善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面向沪苏浙开展产业链供需和要素对接‘百场万企’活动,促进长三角地区企业订单扩量添新。”柯文斌告诉记者,安徽将全力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深化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确保大会签约项目中沪苏浙项目数占比超40%。

大力实施“新徽商”培训工程,每年组织200名优秀企业家赴沪苏浙体悟实训,学习先进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交通同城化助力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离不开交通网络的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交通同城化、高质量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长江奔涌,东方潮阔。“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动力强劲,支撑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冉冉升起。

近年来,安徽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共同完善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环状布局,优化普速铁路网络。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徐敬启介绍,未来五年安徽计划新增高铁1000公里以上、总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新增铁路省际接口7个、总数达到21个,铁路网和高铁网分别覆盖95%、83%以上县(市)。

杭州亚运会主题宣讲走进宿州(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未来,安徽还将构建畅通高效的省际高速公路体系。“聚焦贯通、加密、扩容,提速高速公路建设。”徐敬启说,到今年底,省际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全面贯通;到2024年,全面实现高速公路“县城通”,到202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00公里以上,居长三角第1位。

同时,还将新增省际高速接口3个、总数达到22个以上;合宁、宁洛、宁马、宣广等省际高速公路主通道实现八车道通行;探索打造连接宁波-杭州-上海-南京-合肥的“Z”字型智慧高速公路示范通道。

在航道建设方面,安徽致力于做好“向海而兴、借船出海”开放文章。推动长江干线安徽段深水航道建设,完成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充分发挥江淮运河航运价值,增强主通道通航能力,实现江淮联通、双线出海。

进一步畅通芜申运河、水阳江、新汴河等省际航道,全面融入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巩固完善“一核两翼”集装箱运输体系,推动实施上海港省内主要港口内河集装箱中心项目,让“出海口”通到“家门口”。

让百姓有了更多“同城待遇”

携手共筑增长极,服务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的融通共赢,体现在每一个重大项目里,更表现在百姓的生活变化中。

对此,未来安徽计划推进人社系统全领域业务深度融入长三角,以社会保障卡“一卡通”为牵引,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更大力量。

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陈志刚指出,下一步将深化与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制定长三角“一卡通”技术标准和应用场景清单,引导更多群众使用社保卡作为有效身份凭证办理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群众关注度高、使用频率高的服务事项。

同时,深入开展“皖美约惠长三角”惠民服务活动,培养群众持卡、用卡习惯,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让长三角全域持卡人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着力推进一体协同的长三角地区就业创业服务。”陈志刚说,安徽将继续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组织实施长三角地区“千企百场校园行”。搭建长三角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安徽线上平台,推进创业安徽建设发展(上海)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千百行动”等多元化创业创新活动。

此外,不断深化一体协同的长三角地区人才培养交流,健全完善一体协同的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一体协同的长三角地区和谐劳动关系。

“探索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协调联动,推进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共享。”陈志刚告诉记者,创新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置机制,制定出台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服务规范,安徽将持续探索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打击欠薪违法行为联动机制,推动实现全省工资类侵权违法案件涉及农民工人数和工资金额连续实现“双下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